437必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437必赢新闻 -  正文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刘珏文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朱成周教授应邀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

作者/摄影:罗昕   审稿:   出处:437必赢会员中心    点击量:    日期:2025-11-07

11月5日,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刘珏文教授和华中师范大学朱成周教授应邀来到437必赢会员中心开展学术交流。会议由疾病诊疗用纳米材料研究团队李草教授主持,学院相关研究方向的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会上,刘珏文作了题为《纳米酶:从定义到应用》的学术报告。报告系统阐述了纳米酶研究的发展脉络,从基本定义到实际应用进行了深入解析。刘珏文首先介绍了其研究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DNA与金属表面、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关研究成果,并简要回顾了功能DNA(如DNA酶和适配体)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他重点讲解了纳米酶的定义与特性,通过与天然酶的对比,指出当前纳米酶在活性和特异性方面仍面临的挑战及可能的表面修饰优化策略。在应用层面,刘珏文展示了纳米酶在生物医学检测(如H₂O₂与氟化物检测)、食品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还介绍了纳米酶在微塑料降解等新兴领域的探索性应用。报告最后,他总结了金属氧化物类纳米酶在未来生物分析与环境治理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朱成周作了题为《纳米酶单原子位点调控增强生物传感研究》的学术报告。朱成周首先对比了纳米酶与天然酶的特性,指出纳米酶具有成本低、稳定性高、易于储存等显著优势,在生物传感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报告围绕生物传感界面中活性位点与生物分子匹配度这一科学问题展开,提出了“原子级分散金属传感界面调控”的新思路,为提升纳米酶传感性能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在具体研究工作中,朱成周介绍了多种基于单原子调控的设计策略:通过引入单原子与特异性识别位点的结合,实现如光增强钌单位点催化以显著提升活性;通过调控单原子配位环境,例如构建二层配位结构,有效优化纳米酶的催化与抑制性能;并进一步挖掘单原子位点的多功能性,利用光热协同调控实现复杂体系的精准分析。这些研究通过功能组分优化与配位环境调控,显著提高了纳米酶生物传感的灵敏度、选择性和准确性。相关成果在疾病检测、药物筛选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为纳米酶在生物传感方向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在学术研讨环节,与会师生围绕纳米酶的开发与应用等前沿科学问题,与两位专家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交流。双方就纳米酶的结构设计、性能调控及其在生物检测、医学诊疗等领域的应用展开了探讨,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李草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学术活动不仅深化了学院师生对纳米酶研究前沿的认识,也为学院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研究团队之间的合作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特别是在生物化学材料交叉学科领域,进一步拓展了合作思路与研究方向,为后续联合科研与学术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悉,437必赢会员中心近年来积极优化学科布局,通过打造高水平学术论坛,已与国内外多家顶尖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了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本次学术交流将进一步推动双方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共育方面的深度合作,持续提升我院的学术影响力。

专家简介:

刘珏文,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传感领域的加拿大首席科学家。发表期刊研究论文共计500余篇,引用数达50000余次。入选2022-2024科睿唯安高被引学者。担任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等杂志编辑。

朱成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学院分析化学研究所所长。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入选者、德国洪堡学者。在Chem, PNAS, JACS, Nat. Commun., 和Angew. Chem. Int. Ed. 等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总引近39000次。担任Front. Bioeng. Biotechnol.和Advanced Agrochem副主编,Anal. Chim. Acta和Biosensors等期刊编委。